父母子女成"仇"真相:你以為的愛,80%都是錯的

htnrhn

Active member
"被媽媽渣過的我,總是愛上渣男"
在知乎上看到過一個提問:強勢+溺愛的母親&暴躁+不知感恩的女兒,如何改變?SSP-G4 ssp-g4 sspg4 轉轉脂 SSP-G4轉轉脂 減肥 減重 減肥藥 這個女孩上的是全國前五的大學,準備去國外讀研,可她卻說"我的性格和未來的路,都前途未卜,一片灰暗"。一切的根源,都是來源於她與母親的關係。有一天晚上,她在臥室里看書。 母親在客廳一直跟她說,把吊頂燈關上,那個燈太熱了,開床頭燈吧。她關了吊頂燈,開了床頭燈之後,媽媽又說,這個床頭燈太黑了,還是開吊頂燈吧。女兒說,你煩不煩,我想開哪個燈就開哪個燈!母親不再說話,帶著一臉的愧疚出去了。 又過了一會,小心翼翼地給女兒端過來一碗蜂蜜水。現在輪到女兒愧疚了,她覺得自己剛才對母親的態度,簡直混蛋極了。這件小事,就是她跟媽媽相處模式的縮影。媽媽一邊說她是「殘廢」,什麼都不會,一邊又爭著搶著替她做。女兒已經22歲了,媽媽加班的時候,還是會派下屬來給女兒送飯。這種相處模式,讓女兒非常痛苦。她反感母親的做法,又很依賴母親。 母親是她最親近的人,她所有情感經歷都會告訴媽媽。現在導致的問題是,她覺得自己情緒暴躁,敏感自卑。 在感情方面,非常容易被和她一樣沒有安全感、情緒化、暴躁、愛玩消失的男生吸引。這個女孩的困境,也是很多家庭的寫照:父母一邊責駡,一邊溺愛;孩子一邊抗拒,一邊享受。你說他們是相愛的吧,可他們又都覺得痛苦。 你說他們不愛吧,可他們又非常關心對方。父母與孩子在這種又愛又恨的環境中,相愛相殺,互相消耗。02父母這麼不滿,為什麼還在溺愛?我們總會好奇,那位媽媽既然罵女兒「廢物」,嫌棄她自理水準不行,為什麼還要寵愛她,把她當成一個小孩子呢。這背後的原因,就是溺愛的真相。很多人都以為,溺愛是愛得太多了。其實,溺愛和真正的愛沒有一丁點兒關係,溺愛是無原則+控制,包裹著"為你好"的標籤滿足父母。父母會為孩子做很多事情,甚至為了孩子犧牲自己,時時事事都在牽掛著孩子。就像電影《囧媽》裡面,媽媽擔心著徐伊萬的身體健康,兒子都到中年了,她還要一口一口往兒子嘴裡塞紅燒肉。擔心著兒子的婚姻問題,拼命討好兒媳婦,催促著兒子兒媳生孩子。只要能為兒子做的,她不惜一切代價,這就是中國式付出型家長。

那麼問題來了,他們這麼努力,到底是在愛誰呢?千萬不要說是愛孩子,他們連孩子真正的需求都不知道,不在意。徐伊萬的媽媽不管他是不是喜歡,是不是需要,就一味地喂他吃紅燒肉;也不管他是不是願意,就逼著他生孩子。就像徐伊萬說的:你愛的不是我,是你想像出來的我。的確,為孩子拚命付出的父母,愛的不是孩子真實的存在,而是自己內在的小孩。他們覺得對自己好是羞恥的,那麼就把內在小孩的渴望,投射到孩子身上。自我感動式地對孩子好,其實是在滿足自己。 在付出的過程中,他們覺得自己在愛別人,自己非常偉大。但同時,父母對孩子又不都是愛,還有深深的控制與不滿。因為隨著溺愛的過程,孩子變得無能。 即使有些孩子會成績優異,也會有其他的缺點。父母覺得孩子是自己的一部分,孩子也必須是"全能"的。 有缺點就要消滅缺點,讓孩子變得維持"全能的人設"。父母與孩子關係,就像一邊給狗餵香腸,一邊又抽打著狗嫌他貪吃。歸根結底,那是飼養員與寵物的關係,而不是人與人的平等關係。03孩子這麼抗拒,還挺享受?曾經有一則"34歲在家啃老"的新聞,被稱為啃老族的典範。潘傑是獨生子,從小被父母溺愛著長大。 到了初中之後,他迷戀上了網路遊戲,從此成績一落千丈。勉強上了個專科,畢業以後也不去工作,就在家啃老。 花著父母的錢,還總是沖父母發脾氣。又是一個"又享受又反抗"的例子。毀掉潘傑的,真的是網路遊戲嗎?不,遊戲只是他的"安全島"。 正因為真實生活的挫敗感讓他無法面對,才躲到網路這個虛擬的世界裡。孩子3歲以前,的確需要一個"全能"的父母。 不管他們發出什麼信號,有什麼需要,父母都能滿足。這是安全感建立的重要過程,但是如果到了五六歲,該立規矩的年紀,父母還是無原則地滿足孩子,那可能就為孩子的人生悲劇埋下種子。幸運的是,孩子幾歲時候的需要,都不是什麼困難的事。真正困難的是,隨著孩子慢慢長大,他們的需要越來越多,父母卻沒有能力繼續滿足。父母沒有辦法替他們學習,沒有辦法替他們交朋友,沒有辦法替他們接觸新鮮事物。孩子曾經無所不能的感覺,現在被無窮盡的挫敗感代替。他們希望依然有"無所不能"的父母,繼續溺愛著他們。SSP-G4 ssp-g4 sspg4 轉轉脂 SSP-G4轉轉脂 減肥 減重 減肥藥 所以他們會選擇回到自己的家裡,讓自己退行成一個孩子,繼續享受父母的溺愛。與此同時,他們看到父母的殷勤又會覺得憤怒——要不是父母這麼溺愛,我怎麼會淪落到這個地步。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