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Pantone年度代表色

zhuandld

New member
1124
歐洲一年召開兩次秘密會議,各國代表聚集在保密地點的大房間內,爭論不休數日,直到達成決議。每個人輪流上台報告,你一言我一語,最後選邊站。

不,那不是討論核安的會議,也不是G8高峰會,而是對日常生活影響更大的重要會議──「年度代表色」的決定大會。



色彩先知自1999年起開始集會,替即將在接下來十二個月攻占伸展台與貨架的顏色舉行典禮。

2014年時,編號18-3224的顏色被推舉出來,也就是「蘭花紫」。這種活潑的紫色,微帶一點粉,被譽為「帶來創意與原創靈感的繆思女神」。

2013年的年度色是「祖母綠」,此一翠亮的綠色象徵著安康、平衡與和諧。先前受到眾人推選的年度顏色,還包括「綠松色」、「忍冬色」、「探戈橘」。
1125
會議主辦人是彩通(Pantone)這間跨產業的色彩公司,替數千顏色提供標準化參考索引。開會前,彩通會事先調查全球的製造商、零售商與設計師,了解他們明年計畫採用哪些顏色,找出哪些顏色具備流行潛力。接著與會人士在大會上整理、篩選與討論業界看法,最終集結成《彩通展望》(Pantoneview)。這本要價七百五十美元的刊物,不管是Gap、雅詩蘭黛(Estée Lauder)、包裝設計師,還是花卉產業*(註1)都人手一本。

此外,我們很難判斷彩通的預測是否只是反映出已經開始流行的顏色,也或者影響著哪個顏色會流行。彩通可能是早期的流行偵測系統,呈現即將發生的事,但也可能彩通的介入本身就是一場新流行的推手。

各家公司希望解碼明年哪個顏色會流行,因為要猜中靴型褲還是窄管褲會流行,或者買花的人喜歡鬱金香還是玫瑰已經不容易,還得挑顏色更是難上加難。消費者想要紫色鬱金香還是紅色鬱金香?灰色牛仔褲會大賣,也或者押寶黑色比較安全?

由於產品製造的前置時間很長,顏色必須在幾個月前事先決定好,農夫得種下正確球莖,工廠得訂購正確絲線,沒人想在季末時,因為有一堆賣不出去的存貨被迫降價。

不過雖然押寶正確顏色很重要,不管是哪間公司、哪位設計師,都很難猜中到底哪個顏色會流行。每家公司都只擁有完整資訊的一小塊,只能看到在某幾個國家人們買了產品型錄中某一小部分產品。

企業因此需要彩通協助做出有依據的猜測。彩通蒐集全球五花八門的資料,(儘量)提供大勢所趨的公正觀點,讓各家公司大致了解目前的狀況以及接下來可能發生的事,預測未來或許會流行的顏色。

不過如果去看每年的年度色,將發現一個奇妙模式。2012年被推舉的「探戈橘」,看起來非常類似前一年的冠軍得主「虎百合」,而且除非瞇著眼看2010年的年度顏色「綠松色」,要不然根本分不出和前幾年的「藍綠松」有什麼不同。

也許背後有某種文化演化論?該不會現在流行的東西將影響接下來會流行什麼?

金髮姑娘效應

回想一下第一次體驗某個新事物的時刻,想像一下你剛出差回來,走進客廳,發現另一半添購了新家具。「親愛的,我們家該換點花樣,這張椅凳剛好在打折,所以我買了。」

或是你走進浴室,發現舊毛巾都被換成新的。「舊毛巾灰灰的,都爛了,所以我換成這種很舒服、很柔軟的綠松色毛巾,很美吧?」

你第一眼看到那些毛巾時有什麼感覺?第一次映入眼簾的那千分之一秒?

你的第一反應大概是不太高興地嚇一跳,你喜歡原本的舊毛巾,雖然邊邊有點破,但新的太……太新了,感覺格格不入,整間浴室很怪、很陌生,跟以前熟悉的地方不一樣,就好像你進的是鄰居家的浴室,不是自己家的。

新東西至少會在一開始引發一點負面反應,由於是新的,大腦得多花力氣處理資訊與關注,確認是否OK、是否安全。我們的好奇心被挑起來但也有點焦慮,新東西很嚇人,就算只是幾條綠松色毛巾。

新毛巾會跟舊毛巾一樣好用、一樣舒服嗎?在試用過幾遍之前我們無法確定。

不過重複接觸後,原本新奇的東西便熟悉起來。我們用過幾次新毛巾後,漸漸喜歡上它們,它們跟舊毛巾一樣舒服,而且浴室在沈悶的日子裡明亮起來。

新毛巾不再令人感到陌生,開始成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幾週後,我們甚至不再意識到它們的存在。

不過過度接觸相同的東西之後,就會感到無聊。毛巾看起來很無聊,每天吃一樣的東西很乏味,電影看到第三遍就沒那麼有趣,原本帶來好心情的熟悉感,這下子單調無趣。

刺激越複雜,越不容易習慣,因此我們可能一下子就厭煩聽到同一首歌、吃同樣的穀片,但比較不容易對伴侶或餐廳感到厭煩。伴侶或餐廳給人的體驗比較豐富,通常每次體驗時會有變化。歌不太會變,但伴侶會講不同的話,每次我們看到他們時外表也不一樣,因此不會覺得每次都體驗到相同事物。簡單的事物可能一下子抓住注意力但很快就無聊;複雜的東西需要慢慢熟悉但吸引力較為持久。

此外互動的密集程度也有影響。同一首歌連續聽十遍會膩,但如果一星期聽一遍,連續聽十週,就沒那麼煩人。互動間隔越長,體驗帶來的新鮮感越強,我們也越喜歡。

自控也很重要。多數事物不會抵達令人厭煩的程度,因為在厭煩之前,人們就已經要自己別再碰。我們開始覺得做某道菜很無聊,就會一陣子不再煮;要是某家餐廳吃膩了,會轉換陣地幾個月,直到又想吃了才再訪,也因此正面感受不至於轉為負面。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