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讀舌尖上的科學 讓料理變好吃

weintw

New member
防疫宅在家,烹煮三餐的時間增加了,想煮出美味好菜,除了新鮮食材好手藝,也別忘了解食物背後的「科學原理」,才能讓烹飪事半功倍。BRYAN LE因為喜愛食物,進而開始研究食物背後的科學原理。他發現,就算不會煮菜,但只要能控制溫度、濕度、酸度、鹽分等,就能神奇地改變料理呈現的風味。因此他決定將這些有趣且實用的知識集結成書,以下摘錄三則與讀者分享。

就算不會煮菜,但只要能控制溫度、濕度、酸度、鹽分等,就能神奇地改變料理呈現的風味...
就算不會煮菜,但只要能控制溫度、濕度、酸度、鹽分等,就能神奇地改變料理呈現的風味。 圖/freepik


Q:罐頭或冷凍蔬果的營養價值,比新鮮蔬果低嗎?
A:不一定,有時反而更營養。

【科學原理】
蔬果在最新鮮時採收,營養價值最高。但是,從蔬果採收到出貨,再運輸到市場,最後被食用的這段過程中,會流失大量營養價值。因為蔬果仍有生命力,並持續代謝內部的養分,而罐裝或冷凍蔬果反而能保留其營養價值。罐裝會使蔬果中可降低營養價值的天然酵素失去活性,如同將加熱食品置於密封玻璃罐或金屬容器中,冷凍產品亦是相同道理。

【你可以這樣做】
蔬果中的營養成分本來就會流失,除非在田野間趁新鮮食用。有時冷凍或罐裝蔬果會比存放過久的天然食品更有營養價值,如果沒有新鮮食材可用,罐頭也是很好的選擇。


Q:馬鈴薯的皮變綠,還能吃嗎?

A:要看狀況,若馬鈴薯已發皺或萎縮,就不能吃。

【科學原理】
如果讓馬鈴薯暴露在光線下,隨著葉綠素產生並灌入馬鈴薯表面後,皮就會開始轉綠,準備進行光合作用。這個過程會觸發產生有毒生物龍葵鹼,攝取過多可能導致惡心、嘔吐、腹瀉、胃痛、頭痛,成人約食用200至400毫克,孩童則只需20至40毫克,就可能導致中毒。450公克的綠馬鈴薯可能含有10至65毫克龍葵鹼,這種毒素集中於馬鈴薯的嫩枝及皮中,因此最好不要吃已發芽或轉綠的馬鈴薯。

將馬鈴薯放在溫暖環境下就會開始發芽,就像春天來了。發芽會觸發釋放澱粉酶,讓馬鈴薯中的澱粉轉為糖,以餵食正在生長的馬鈴薯嫩芽。澱粉分解成糖後,就像水分滲透到糖中,導致馬鈴薯形成皺摺。

【你可以這樣做】
馬鈴薯剛開始發芽時仍無毒,只要摸起來還是硬的,除去芽後可放心食用。但是,若馬鈴薯開始發皺或萎縮並開始轉綠時,就應該丟掉了。若馬鈴薯還是硬的,但皮開始變得有些綠,也還能吃。在烹煮前去皮並切掉所有變綠的部分,即可食用。


Q:熱的食物應該立即放進冰
 
頂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