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健治療新利器!紓緩肩頸痠痛,中醫浮針療法立竿見影

cxcxvcvc

Active member
據查,傳統針灸有2000多年的歷史,自有歷史以來,針灸的針具從來沒有改變過,都是使用尺寸0.3毫米的「毫針」,直到1996年才有了新的發展。

1996年,中國的中醫學博士符仲華汲取傳統針灸醫學的基礎和精華後,改良了針灸針具並發明浮針療法。由於浮針療法適用於治療肌肉與軟組織的長期疼痛及關節部位的術後復健,且效果顯著,在全球中醫界和疼痛醫療界引起關注。


浮針VS.針灸 針具、操作手法皆不同
浮針和傳統針灸到底有何不同?中國醫藥大學附設醫院中醫部中醫傷科主任黃敬軒指出,傳統的針灸針為毫針,針長依使用的穴位部位不同,分別有1~9公分不等的長度。針灸針在下針時,是以90度垂直插入肌膚表面、刺入穴位,再透過「提插」和「捻轉」手法刺激穴位,達到刺激經絡和激發經氣的目的。

浮針療法則需要使用一次性的針具,這包含了針套、軟針管、及針芯。當中醫師找到影響局部疼痛處的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層後,會以小於30度的橫面下針、平行刺入肌膚,再透過特殊的「掃散」行針手法,牽動和刺激周遭的肌筋膜。

最後中醫師會視病人狀況,退出浮針的針芯,留置軟管於皮下,3小時後取出,以加強治療效果,留針期間仍可自由動作。若不留軟針管,治療完當下也可全部移除。

由於浮針的下針部位在皮下的疏鬆組織,並不會傷害到肌肉、神經、重要血管及內臟。「雖然把軟針管留置在肌膚上的視覺令人驚悚,但其實病人幾乎沒有痛感;而掃散動作也是不痛的,只會感覺到物理性的拉力,」黃敬軒說。

傳統針灸和新式浮針各有優點。傳統針灸的費用低廉、許多中醫師都會操作,不過通常要治療一段時間之後,療效才會慢慢出來。(推薦閱讀:關於針灸療效

浮針療法要自費,每一次的療程約1千元左右,療程次數多寡則要看疾病別而定,嚴重一點的疾患可能會多次一些。但黃敬軒強調,浮針的特色是治療前後的立即減緩,普遍來說疼痛程度會呈現鋸齒狀地下降,更快改善現代人常見的痠痛問題。


浮針療法 以紓緩肌筋膜來放鬆肌肉
為何浮針療法的效果佳?黃敬軒解釋,過去醫界誤以為骨頭會生病,誤認身體的痠痛和緊繃來自骨架不正所致。後來知道肌肉其實會生病,因此西醫發展物理治療,針對肌肉進行按摩、熱敷、電療、和乾針等方法。

「不過近20年來,肌肉外層的筋膜逐漸備受重視,醫界發現這層立體網絡的筋膜會影響肌肉活動,可透過筋膜刺激來放鬆肌肉,現在蔚為軟組織損傷治療的主流,」黃敬軒說道。

如同前述,浮針的掃散手法分有平面扇形擺動的「平掃法」及橢圓立體擺動的「旋掃法」,兩者分別能夠左右旋轉、搖晃、或牽拉皮下的筋膜。此外,中醫師會同時請患者配合相關的肢體活動,以增加局部的血液灌流和血液循環。

黃敬軒說:「研究表示,軟組織經過浮針療法,刺激皮下疏鬆結締組織,可快速地紓緩肌筋膜、使肌肉的張力下降,若再搭配內服藥方,效果立竿見影。」(推薦閱

因此,浮針療法的適應症包括有:頸椎疾患、坐骨神經痛、腰肌勞損及扭挫傷疼痛、膝關節炎、足底筋膜炎、腦中風肢體軟癱、肩周炎(五十肩)、網球肘、高爾夫球肘、腕隧道疾患、腳踝疼痛、慢性頭痛、慢性胃痛、月經痛、其他肌肉或軟組織疼痛等,適用範圍廣泛。
 
頂部